河北新闻网讯(刘志强)近年来,邢台市临城县以民生需求为导向,聚焦群众身边的“小事”,通过“小积分”“小食堂”“小协商”“小服务”等创新实践,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,探索出一条以“微治理”推动“大民生”、以“小切口”撬动“大治理”的基层善治之路,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注入了活力。
小食堂解决大民生
每天上午11点,西竖镇程阳村敬老食堂的饭菜香气早已飘散开来。土豆炖肉、西红柿炒鸡蛋等适老菜品整齐摆放,老人们手持“小饭票”有序就餐。这个远近闻名的留守村,通过“民政补一点、村里帮一点、个人出一点”的模式,让70岁以上老人每天仅花6元就能吃上热乎三餐。
程阳村全村70周岁以上老人有200人,年轻人多外出打工,老年人吃饭成了难题。2023年3月,程阳村“两委”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,依托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了敬老食堂,配备炊具、餐具和桌椅等设备。
如今每天都有20多名老人到食堂就餐,多的时候能达到40多人,运行2年来,已有效解决80余名老人的吃饭难题。
“民以食为天。敬老食堂既弘扬了孝老爱老传统美德,又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,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账。”临城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,2024年全县85%的村开展了“孝亲敬老饺子宴”“周周爱心餐”等不同形式的敬老助餐活动,受益老人2.3万人。
小积分带来大文明
李家村自2022年起将村规民约条款融入“道德银行”,细化为可量化的积分指标,建立起“基础分+正向加分+负面减分”评价体系,即每户一本“道德存折”,设基础分100分,将志愿服务、孝老爱亲等善举列入“正面清单”予以加分,对高价彩礼、薄养厚葬等陋习列入“负面清单”予以扣分。
村民凭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相应的服务,积分后三名则在集体福利分配时酌情减少,建立起“表现换积分、积分兑实物、实物促表现”的激励机制。这一创新机制将移风易俗、善行公益等村规民约量化为可兑换的积分,通过“存美德、取实惠”的方式,让文明行为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。
据该村支书李阳介绍,在“道德银行”积分制的推动下,天价彩礼、薄养厚葬等陋习在李家村没有了立足之地,伴随而生的是“孝扶公助”“假期小课堂”“孝心敬老小食堂”等公益活动。
目前该模式已在全镇推广,“道德银行”的积分台账已成为村民文明行为的“晴雨表”,全镇公益劳动参与率从不足30%跃升至80%,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。
小协商凝聚大智慧
在西竖镇西竖村“村民议事厅”内,一场场别开生面的“小协商”正悄然改变着这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治理格局。从残垣断壁到白墙黛瓦,从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到“众人事、众人议”,该村创新实施的“456议事协商机制”让村民从“旁观者”变身乡村振兴的“参与者”,书写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样本。
“这条路修得及时,孩子上学再不用绕泥坑了。”网格员葛照涛巡查发现中学路段破损后,通过“六步议事”流程,仅用1个月便完成整修。这样的民生实事已解决30余件,群众参与超600人次,实现了“村民点单、集体办单”。村民李丑子展示着村微信平台的聊天记录:“手机一点,当天就有回应。”该村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机制,46名党员网格员常态化收集诉求,112条群众建议被纳入议事日程。
如今,西竖村实现了从“为民做主”到“由民做主”的华丽转身,集体年收入从20万元跃升至80余万元,获评“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”,2024年村民满意度超95%。
据了解,2023年临城县推广了西竖村的议事协商模式,目前全县累计召开村级议事协商会议2300多场次,办理民生实事1850件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0余起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